返回首页 公司简介 产品中心 案例分享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共有 49 篇文章 首页 > 产品中心 > 育儿百科
 组合滑梯
大型户外滑梯
小型户外滑梯
户外木塑滑梯
户外木质设施
 户外活动系列
室外体育系列
攀爬系列
蹦床系列
转椅系列
秋千系列
摇摇乐系列
跷跷板系列
沙水盘系列
童车系列
球类系列
 室内活动系列
早教运动系列
室内塑料系列
感统训练设施
儿童健身器材
 教具系列
黑板系列
磁性教具系列
蒙台梭利教具系列
幼儿科学实验仪器设备
幼儿科学动植物标本
幼儿卡片系列
 幼儿园日常用品
桌椅系列
儿童床系列
玩具架、书架
口杯架、毛巾架
鞋柜、垃圾桶系列
木质家俱系列
防火板家俱系列
晨检牌系列
 软体系列
软体组合系列
软体球池、护墙
体操垫、亲子垫
软体积木系列
泡沫垫系列
 拼搭积木系列
木质玩具系列
益智桌面玩具
大型积木系列
仿真玩具系列
 角色扮演、乐器
娃娃家系列
乐器系列
舞蹈体操系列
舞蹈服饰系列
手偶系列
头饰系列
 小型配套产品系列
 运动场地系列
EPDM彩色塑胶场地
悬浮式拼装塑料运动地板
 充气弹跳系列
 淘气堡系列
 健身路径
海风系列
彩虹系列
 体育器材
篮球架
乒乓球台
 休闲用品
树围休闲椅
休闲椅
垃圾桶
花盆
 围网护栏

济南东荷游乐设施有限公司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祝舜路600号院内103室
电话:0531-88872588
传真:0531-88872588
手机:13176675998
客服QQ:1453156658
Mail:dongheyoule@163.com

“手巧”才能“心灵”

手的灵巧程度是大脑发育状况的标志之一。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的灵巧有多么地重要,而“手巧”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

婴儿是怎样学会用手的

孩子出生后6周内,手总捏成拳头,只在啼哭时,有时才可能张开一下。到了8周后,孩子张开手的时间多了,会表现出有意识的运动,代替了抓握反射。这时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抓东西不如以前有力时,感到很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担心,因为孩子是在学习新的技能,几周以后,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在此之前,孩子不想把手与手指的动作协调起来,只把时间用在观察手的外形、感觉和动作上。孩子会常常张开小手,活动一下手指,进行仔细的观察。从外表看,孩子好像在利用手之前检查一下手的能力。

在4-5个月时,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伸手,可能会同时向物体伸出双臂,并用双手抓住。

6个月后,孩子可以用双手抓住物体,或是将物体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但灵活控制能力还不强。这时孩子能够区分出物体的大小,并能根据物体的大小张开手。孩子特别喜欢感受物体,所以尽量给孩子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东西。在孩子躺着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抓住自己的脚,再将其放在嘴里。但孩子不理解物体有什么用途,所以如果给孩子一个方块,他就会抓住它,如果再给他一个方块,他便会丢掉第一块,去接第二块。这时,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手学习吃东西。孩子的手一眼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抓起小食品,放在自己的嘴里,但放得还不太准。

8个月的孩子能把东西递给你,但还没有学会怎样松手、怎样给你。能完整地做出这一点必须在1岁以后,这时孩子可能喜欢从高处或是小车上故意让东西掉下去。

从8个月起,孩子的抓握精确性越来越好。到了9个月,不再把东西夹在手指与手掌之间,而是夹在拇指与食指间。到了1岁后,孩子可以用拇指尖与食指尖抓起很小的物体。孩子可以把物体从—只手放到另一只手,两只手可以同时各拿一件物品。

到了8-10个月,孩子开始学习操作能力,可以在物品上进行挤、拍、滑动、捅、擦、敲和打。孩子用手探索所有的东西,包括食物等,并混合在一起,可以涂抹或倒出流质物质。孩子可以准确地把大多数固体物质放入嘴里,例如脚、手指、塑料玩具或盖子等。

随着孩子操作能力的提高,孩子不再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内,转而开始玩一些像拍饼这样的游戏。同时孩子也学会了—些社会交际能力,可以用手向别人告别。

你能做点什么?

触碰、抓握训练

新生儿的手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状,他还不会抓住玩具,手的动作也只是将手放进嘴里吸吮,以后就是将手放在眼前细看,到3个月时可将两手握在一起放在眼前玩。此时手还不能主动张开。尽管如此,父母也要有意识地放一些带有细柄的玩具在他手中,如花铃棒、拨浪鼓、塑料捏响玩具等。刚开始可先用玩具去轻轻地触碰宝宝手的第一、二指关节,让他感觉不同的物体。待宝宝的手完全展开后,将玩具柄放入孩子手中,使之握紧再慢慢抽出。也可以等宝宝抓住玩具后,大人可握住宝宝的手,帮其摇出响声,同时讲“摇!摇!”以引起婴儿视听的关注。

除了让宝宝触摸和抓握带柄的玩具外,大人可以把自己的拇指或食指放进其手心,宝宝碰到手指就会无意识的抓住,一会儿便放开。大人还可以把铅笔杆、水果糖或其它光滑的小玩具放进他手心,让其抓住。

除了上面这些训练方法外,还可用宝宝的手去触碰某些物体,如吃奶时把宝宝的手放在母亲乳房上或脸上,让他触摸。抱着宝宝时前方放一些玩具,让他去触碰,以帮助他进行早期的感知活动。训练一段时间后他就会主动地抓握玩具。

这个年龄选择带柄易于抓握能发出响声的玩具比较适宜,如摇棒、哗铃棒、小摇铃、各种环状玩具等,装有珠子和小铃的玩具一定要结实,以防脱落后被宝宝误食引起窒息。

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三个月的宝宝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双手,你会发现在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手会抓脸抓衣被,因此要在宝宝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不让他把脸抓伤,千万不要用手套裹住宝宝双手,因为他要用手来学本领。大人可在他手能够着处吊一个小球,大人拿着宝宝的手去拍打吊着的球,使球前后晃动,引诱宝宝再去拍它。宝宝伸出手时有时会因位置不对而经常拍不到吊球,但练习多次后他就会调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长度,逐渐击到小球,击中小球,这是手眼协调的结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大人还可以一手竖抱宝宝,另一手提起宝宝的一只手去碰房间里悬挂的一些物品,大人可以说一些话以提高宝宝碰物的兴趣,碰一下讲一句,如“碰得高,碰得响,碰一碰,响一响,碰一碰,跳一跳。”大人可以轮流举起宝宝的左右手碰物,当宝宝有些经验后,可被动主动相结合,逐步过渡到主动碰物,为以后主动抓握物体打下基础。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其次,幼儿通过动用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以后,幼儿便会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

再次,幼儿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手巧,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做起:

指导孩子做手工

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

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需从日常生活做起,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聪明的父母这时会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的一些小游戏

下面的一些小游戏或者简单劳动在家庭中就可以办到,父母不妨让孩子多锻炼:

撕纸

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根据撕出的形状想像地称为面条、饼干、头发等等。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的各色图形,让孩子撕下来玩。

相关阅读:玩不厌的纸类游戏

折手帕、纸巾

手帕、纸巾都是柔软的,可以随便折成各种图形,教给孩子怎样折出角、边,折成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等。

穿珠子、纽扣

让孩子用线、塑料绳把各种色彩、形状的珠子、纽扣穿起来。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纽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

夹弹子、糖球

让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颗颗夹到其他的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圆形豆子。

比划动作

在唱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划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手工制作和生活自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拿筷子吃饭;给孩子准备小剪刀进行剪纸制作,玩插塑类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 上一篇文章: 妈妈做10件事令宝宝更聪明

  • 下一篇文章: 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 站内搜索
     
    济南东荷游乐设施有限公司
    Jinan DONGHE Playground Equipent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88888号 技术支持:飞特森网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