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号,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参加国际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香港的一个讲座,题目为“重设人生黄金定律”。
这位薄熙来特聘为经济顾问、今年67岁的大师此次特别谈到的,是全球人口老化的问题。他鼓励大家尽早为自己的退休生活设定目标和计划。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平均工作40年,一年250天,一天8个小时,那么他一生人大概便要工作8万小时。如果他退休后还能多活20年,一年有365天,一天12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另外12个小时是睡觉吃饭的时间),那么他还有8万7千6百个小时要过,比一生工作时间还要长!如何消磨这些时间?大师提议可能我们要为自己培养大概20种兴趣,才能更充实更精彩的度过余下的人生。
出生率下降已是全球大趋势,国内还有一孩政策的影响,台湾社会生活趋势专家詹宏志便曾撰文提出了将来我们会进入一种“举目无亲”的社会模式——因为年轻人的减少,还有子女稀少,形成一个没有兄弟姊妹伯叔姑嫂的社会生态。将来长者成为年轻人的负担已经成为必然的事实。所以趁大家还未退休还有能力为未来筹划的时候,便应该尽早构思,以免成为负累。
未来的长者生活方式该如何发展?可以想象的是,专门为长者服务的各种生活中心将成为有份参与设计及经营的人不断创新以追上时代的游乐场。由以前简单的养老院提供住宿和看护服务,到将来很有可能成为长者的健康及兴趣中心,甚至创意工作室之类的模式,不单让长者可以消磨时间,多做适当运动维护健康,还可以发展自我的创作潜质,让右脑思维好好发挥。
在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日本,街区公园里已经出现了针对老年人修建的游乐设施。日本逾一亿的总人口中,近五分之一为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在那些曾经是为儿童修建的公园和游乐场,当地政府增设适合老年人的建设器材和娱乐设施。许多人把这种新型游乐场和公园称为老年康乐中心。组织者还出资开课,聘请专业人士指导老年人使用康乐器械。芬兰的拉普兰大学曾经做过研究,他们发现,老年人参与游戏例如使用爬格子架及其他游乐器械3个月后,这些老人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我认为最理想的情形是,这类中心应该每个小区都设有一家,以方便长者可以回自己家休息,而不用留在中心过夜,令生活更舒适,同时也方便中心的服务人员可以近距离照顾。
-- 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