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持续不断的爱。然而,光是有爱的心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行动,其中以有效的亲子沟通最为重要。
首先要注意沟通的场合和时间。与孩子交流感情的时候,最好是睡觉前,这是孩子心情最为平稳的时候。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长篇大论,殊不知,正是因为父母的长篇大论堵住了孩子的耳朵和嘴巴,当孩子以为沟通就是要长时间说教的时候,他就失去了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还要注意语言不要过激,好的意思要用好的语言表达才行,只要心平气和的言语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良言一句三春暖”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要给孩子留点独立空间,让他们有良好、健康的心境,只有这样,他才会把她心里的话掏给你。还要注意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添加剂,要专心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要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不管你给孩子讲什么,你都应该让孩子把话说完,如果还没听孩子的话就发脾气,事后应该给孩子赔礼道歉,事实证明: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是一种成功地育儿法。
随着孩子的认知、情感、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亲子沟通的内涵也逐渐多姿多彩。有时,二三岁的孩子想表达的意思已经较为复杂,父母不容易了解他的意思。此时,反映式的倾听,就更为重要了。所谓“反映式的倾听”,就是指父母像一面镜子那样,把孩子说的话或表达的感觉接收过来,然后再反映回去。例如,孩子指着水说:“我要这个!”父母可以这样重复他的话:“你是说水吗?”或者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反映说:“你的意思是你有点口渴了,想喝水对不对?”如此一来,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他已被李解,另一方面也帮助他学习更清楚地表达。
对于3-6岁学龄前期的亲子沟通与前一时期不同,父母须学习运用“我的信息”及“有限度选择”。事实上,过去的沟通也可能用到,只是在这个时期更经常用到。所谓“我的信息”是指父母说话时多用“我”为主语来表达感受,例如“我很高兴”或“我十分生气”,而避免用“你”为主语来指责或压制孩子,例如“你让我很生气”或“你真没礼貌”。 六七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作息有规律的小学了,他的生活世界变大,视野也随之更开阔。父母会发现孩子变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而且越来越不喜欢父母唠叨。因此,父母必须牢记的一句话是:“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父母不仅要敏感地观察孩子的言行和举止,还要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来倾听和理解孩子。 当然,孩子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亦有不同。因此希望父母依照自己的心得,先学习模仿,进而举一反三地运用,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独特的沟通方式。
有些父母读到这里,可能会怀疑自己在亲子沟通上做得对不对,甚至自责过去做得不够好。事实上,即使父母接受了很好的亲子教育仍然会对孩子发脾气,仍然会与孩子有沟通不良的时候。正因为父母是一个会犯错的人,而犯错后能有所改变和进步,会让孩子更喜欢亲近父母、爱父母,这才是人的求真向善的本性,也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试想,真有一个完美无缺的父母,孩子要如何成长?父母只要有勇气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鼓励自己从今天起,在亲子沟通上立下爱的心愿和采取爱的行动,永远为时不晚! |